连日的强降雨遍布中国多个省份,一些省份受灾严重,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极端气候之下,如何防范疾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首先要注意温差变化。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和健康教育所建议,暴雨天气,与以往的湿热天气相比,会有一个较大的温差,此时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防止因相对低温而影响身体的抗病能力。注意保温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病毒的能力。 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大雨冲击,使地上的各种污泥杂物都汇集在一起,水的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被雨水浸泡过的熟食、食品等不能再食用,蔬菜、水果类也要经过充分的清洗处理或削皮处理等再食用。尤其注意不要喝生水,特别是有露天粪坑的农村边缘地区。进食前必须洗净双手。 第三,注意行走安全。暴雨可能会使一些建筑设施遭到破坏,也有可能刮倒一些供电设施。因此,无特殊需要,不要在暴雨时到处行走。若无法避免,则在行走时,要注意周围是否有损坏的电线杆等,防止因为线路损坏和大雨浸泡造成漏电触电。在山区和农田行走,最好穿长筒雨鞋。 雨季健康管理方法 每年雨季都会准时到来。炎热潮湿的雨季是细菌生长的最佳环境。这样的环境使人的不舒适指数大大提高,不仅容易产生忧郁的情绪,还很容易产生各种疾病。但是,只要稍微花点儿心思就可以健康的度过雨季。暴雨季节健康度过的方法。 使用冷,暖气机 为了使加湿效果更好,请使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这时千万别忘记把窗门都关上。在雨季,这就是空调的任务。当产生潮乎乎的感觉时暖气开始运转,打开风扇让外面的湿气进入。这样的情况相反要打开窗户。具有加湿功能的冷,暖气机在雨季是非常有用的。 小心食物中毒 雨季是食物中毒细菌生长最好的季节。食物放置6个小时就会有发生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因此,与其他时间相比更应该注意食物的保管。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吃煮熟的食物。水也要煮开或者喝纯净水,遥控制不要要喝冰的水。与任何相比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洗手的简单的生活习惯。从外面回来后,去完卫生间后,烹饪前或饮食前一定不要忘记洗手。 抹布在煮后腰晒干,匙和筷子,菜板,餐具等每次都要消毒,浴室或厨房要用干净的抹布擦。 花费心思管理皮肤 在雨季皮肤会变得更加的敏感。最大的问题就是会产生皮肤疾病。管理的办法就是经常清洗并且保持良好的通风。根据症状在皮肤科接受真菌性皮肤治疗更加容易被治愈。 此外,各种疾病在雨季也更加的容易发病。与雨季如期而至的还有关节炎。潮湿的风会导致关节炎的严重。洗热水澡浸泡关节,并且做简单的关节运动。哮喘病患者会因为潮湿的空气导致症状更加的严重,在房间中安放一个空气过滤器,用来消除空气中的灰尘,螨虫等。 使心情上升 与平时相比让人沮丧的雨季,让心情变好的建议 1:保持场所最舒适和清洁->心情上升到健康为止。 2:保持室内照明的明亮->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平复急躁的心情。 3:在更舒服的百货商店购物->相反在雨季人会少,更能感受到凉爽。 4:乘坐火车去旅行->雨季一天的旅行,远离人群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5:下雨的时候享受酒和音乐->在雨中愉快的听着音乐并且喝一杯酒,是非常的享受的。 6:泡菜饼,煎饼->下雨的时候煎饼会变得更加的可口。伴随着雨愉快的进餐是最佳的享受。 暴雨的形成条件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千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在我国,暴雨的水汽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有时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同时来自东、南两个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为主,后期又以偏东为主。我国中原地区流传“东南风,雨祖宗”,正是降水规律的客观反映。 另外,地形对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 旅游时遭遇雷雨怎么办 遇雨马上穿雨具,不要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的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不论背包厂商如何夸耀其产品的防水性,加罩一个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怕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地图一定要注意防止被雨浇湿,而且要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 在雷雨中遭雷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天有不测风云,雷电交加之时,还是小心防范为妙。在雷雨之中下面几点很关键: 不要在巨石下、悬崖下和山洞口躲避雷雨,电流从这些地方通过时会产生电弧,击伤避雨者。如果山洞很深,可以尽量躲在里面。 不要在雷雨中骑车或骑马,更不要放风筝,雨中放风筝,会引雷击身。不要躲在旷野中孤立的小屋内。成群的建筑物则是避雷的好地方。离开高地,不要在树下避雨。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就算闪电击中汽车,也很少会伤人。如果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的船上,也应躲到甲板之下,不要接触任何金属物品。 当城镇居民遇到暴雨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人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m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人窖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行车时遇到暴雨怎么办 驾车出行,难免遇到雷电、大风、暴雨等剧烈天气,该怎么办? 有关专家说,暴雨中行车,因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有时还有雷电大风等剧烈天气,应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安全地带停车。不熟悉的路况,不要涉水通过。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人,造成损伤。 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待在车内。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修理。 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行车时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行通过。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尽量避免让水进人排气管。 暴雨预警信号指什么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黄色: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一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橙色: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红色: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和抢险工作。 暴雨过后应谨防传染病 日前,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连日遭暴雨侵袭。暴雨引发的洪灾不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导致受灾地区饮用水源会被污染,而且被水淹过后的食物会发生霉变、变质,这些变质的食物很容易导致各种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 汛期时最容易出现的肠道传染病有痢疾、感染性腹泻、霍乱、甲肝、急性胃肠炎、伤寒等。除此之外,呼吸道传染病也很常见,比如流感、感冒、流脑、麻疹等。 暴雨过后传染病应如何预防 一、暴雨过后要及时清理垃圾、管理好粪便、垃圾、污物,尽可能的减少污染; 二、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源,避免其受到污染。在用水时先要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三、洪水过后尽量不要去游泳以降低感染机率; 四、比平常要更加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别喝生水,别吃变质或被洪水泡过的食物;
原创文章,作者:小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ojiax.com/ish/2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