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鸟”、“益鸟”不过就是人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上给鸟的定义罢了,严格意义上说,天下的鸟类都一样,它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鸟并没有“害鸟”、“益鸟”之分。而人为定义的“害鸟”其实就是会破坏农作物的鸟类,但是,吃农作物的鸟类也不一定是“害鸟”。因此,我认为自然界中真正的害鸟非常的稀少,据我所知只有一种,它就是野鸡。
野鸡为什么是害鸟?
野鸡学名雉鸡,它是一种在我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一种鸟类。在我小的时候,去到田野里,野鸡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后来,一到冬天,田野里到处都是野鸡套,逐渐的野鸡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2000年,我国把野鸡列入了保护动物中,它们的数量开始慢慢的增加。到现在,我国许多地方的野鸡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
在野生环境下,野鸡主要栖息在山岭、田间,虽然它们是杂食性动物,但是主要以植物为主。不同的季节,野鸡的食物构成有所不同,在夏季,它们的食物以植物的果实以及昆虫为主,其他三季,几乎很少吃昆虫,尤其是春秋两季,它们经常游荡在田间,将农作物的种子翻出来吃掉,或者是把刚发芽的农作物给吃掉。因此,在野鸡数量较多的地区,它们对农业有着较大的危害。这也就是野鸡为什么是害鸟的原因。
不过,虽然野鸡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在夏季,它们会吃掉大量的昆虫。不过,相比而言,它的“过大于功”。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种被认为是害鸟,但“功大于过”的鸟
第一种:麻雀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鸟类。早在20世纪中叶,我国将麻雀与老鼠、蚊子、苍蝇并称为“四害”,展开大规模的捕杀活动,而原因很简单,麻雀经常吃粮食。毕竟在当时人们都缺衣少穿的情况下,自家的温饱都得不到解决,所以经常来分一杯羹的麻雀自然是恨之入骨。
但是,在大规模的灭杀麻雀之后,农作物却大幅度的减产,原因就是病虫害。起先,没有人把病虫害与麻雀的减少联系起来,直到后来调查才发现,麻雀其实是一种杂食性鸟类,而且它们的主要食物为昆虫,尤其是在育雏的季节,因为幼鸟只吃昆虫,所以它们的食物几乎被昆虫占据。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只是会在食物比较匮乏的季节才会吃,并且它吃的植物也不只是庄稼,还有草籽、浆果等等。
因此,相比较而言,麻雀吃的粮食要远比它吃的农业害虫要多,所以,麻雀成为了保护鸟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再肆意的捕杀下去,害虫泛滥,到时候受的损失会更大(用药可以,但是药物残留就更多了)。
第二种:喜鹊
喜鹊原本是一种非常受人喜爱的鸟,它在我国的文化中是一种有着美好寓意的鸟,但是,随着近些年许多地区的喜鹊增多,再加上它们经常出没田间找食物,所以逐渐的喜鹊由一种益鸟变成了害鸟。那么,真正喜鹊到底是不是“偷粮贼”呢?答案是否定的。
喜鹊与麻雀一样都是杂食性鸟类,不同的是喜鹊比麻雀要大很多,而且也凶猛很多,所以在它的肉食构成中,除了昆虫以外,还有蛇、鸟蛋等等。在夏季,是喜鹊繁殖的季节,此时喜鹊的食物几乎为肉食,而且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下的常见害虫占据了总食物的90%以上。
在其他的三个季节,虽然昆虫已经不是喜鹊的主食,但是它并不以农作物的种子和果实作为主要的食物,而是以乔木和灌木的种子和果实为食,只是在食物匮乏时,它们才会去吃农作物种子和果实。
因此,喜鹊依旧是益鸟,但对害虫的捕杀以及主要以非农作物为食的食性也证明了它并不是害鸟。
第三种:啄木鸟
啄木鸟是典型的益鸟,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是昆虫,而且它们最喜欢的是树木中昆虫,因此有着“森林医生”的美称。但是,最近我发现网上有许多人在“黑”啄木鸟,比如下面的动图:
这张动图出在国外的一个实拍视频,这个视频被许多人转载,而且成为了许多人的写作素材,这让许多人对“森林医生”的啄木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有人怀疑啄木鸟“益鸟”的身份。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辟一下谣。
首先,视频中的啄木鸟是一只北美黑啄木鸟,这是一种主要以橡实为食的杂食性啄木鸟。它们在疯狂刨洞实际上是在建造储存橡实的“仓库”。单看视频中树木的破坏程度,这棵树必死无疑。但是,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棵树本身就已经枯萎了。事实上,北美黑啄木鸟确实有在树木上储存橡实的习性,但是,它们选择的树木全都都是芯材腐朽的枯树,而不是活树。
因此,北美黑啄木鸟是被人断章取义的“黑化”了,实际上它除了吃橡实,也吃树木中的害虫,依然是益鸟。
试想一下,人类的农业不过短短的几千年,而鸟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了(侏罗纪时期就有鸟类了),在人类发展农业之前,鸟儿以什么为食呢?没错,就是昆虫和野生植物的果实、种子。但是随着人类栖息地的扩张,现在田野里还能找到多少野生植物呢?随着农药的使用,田野里还有多少昆虫能吃呢?没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些鸟类只能极尽所能的寻找可以吃的,而农田里的植物、土里刚刚埋下的种子,让它们无法拒绝,尽管,这些植物和种子可能喷洒了农药,它们在食物匮乏时也毫不犹豫的吃了下去。这是一场生存和死亡的“游戏”。
总结
严格意义上说,鸟并没有“害”、“益”之分,因为即使它们偶尔会吃农作物,也是极少数的情况下,而且事实上,如果它们有的选的话,野生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以及昆虫才是它们的最爱,并且相比而言它们对害虫的灭杀已经超过了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如果非要找一种“害鸟”,我觉得只有野鸡符合了。
站在客观立场上看,没有好鸟坏鸟之分。各种鸟类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各显其能。鹰隼之类猛禽,以其他鸟类为食,凶残至极;杜鹃之类,自己不作巢,偷偷把蛋下到其他鸟类巢内,让别人为自己孵卵育雏,下作至极;军舰鸟之流,自己不捕鱼,专门在空中拦截其他抓了鱼返巢的鸟类,抢劫别人的现成果实,卑鄙至极;各种鸡形目鸟类,为了争雌,不顾命地打斗,霸道至极。鸟类们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中各自发展自己的攻防手段,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是生物多样性。不能分出谁善谁恶,谁对谁错。假如没有猛禽,光剩下鸽子、麻雀等“善良的”鸟类,任由它们繁殖,过多的它们就会吃光所有的植物种子,最后,植物也没有了,鸟类也没有了。
所谓“害鸟”,是人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一些鸟类的评价。麻雀抢吃谷物,黄鹂捉农业害虫。人们说麻雀是害鸟黄鹂是益鸟。在放养柞蚕的地区,黄鹂吃柞蚕,蚕农说黄鹂是害鸟。喜鹊喳喳叫,心情好的人说喜鹊在报喜,心情不好的人说喜鹊在扰人。人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各说各的理。这就好比下雨,下的是时候,农民会说“好雨知时节”,下的不是时候,人们会说“淫雨霏霏愁煞人”,“屋漏偏逢连夜雨”。
原创文章,作者:小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ojiax.com/ish/4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