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为人民做了哪些事
鲁迅先生为民做了那些事?
鲁迅先生为民积极宣传新思想,鲁迅先生为民弃医从文,鲁迅先生以笔为枪,为民请命。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哪些巨大贡献?
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有不妥之处,可以在一起探讨。
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世界级文学、思想大师。为什么这样说!请看下文具体分析:在二十世纪中,是任何中国作家都无可比拟的。鲁迅先生用他的杂文、小说、散文,还有大量的书信、校勘,乃至文学理论著作,为我们筑起了一座著作的长城,树起了一个个的丰碑而流传于世。
从而,奠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乃至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崇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在杂文上,而且在小说上;无论是诗歌创作上,还是文学研究上,都达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家们无可企及的地位。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一直到现在,都是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硕士们,或文学研究者的必读教材、经典。
并且,我们国家在古典文学研究上的许多观点,都一直是沿用的鲁迅先生的观点。关于这一点,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另一位大师级人物茅盾先生,都是推崇备至的。因为茅盾先生的许多文学评论文章,都自觉的引用,或继承、发扬了鲁迅的这些观点,这些都是无可否认的、铁的事实。
我们更不能忘记,鲁迅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始终保持着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无请嘲弄、鞭挞,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底层老百姓的深切同情、爱戴。他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鲁迅先生从日本回国以后,就回到他的家乡绍兴,做了一个中学教师,不久,他就“北漂”到北京,谋求更大的发展。到北京后,他把自己自觉地置于陈独秀、李大钊的麾下,听从他们的调遣,写出了“听将令”的文学,在《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表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极为崇高的地位,他也成为了“五.四”最伟大的先驱之一。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吃人”和“被吃”的历史,从而,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鲁迅先生所说的“孩子”,就是青年一代,祖国的未来。可见先生思想之深,眼光之远。而他对中国历史的透辟分析和概括,又是那么的生动精确。在这一点上,在“五.四”作家中是无出其右的。
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用万般的仇恨,鞭挞了投机革命,吃里扒外,道貌岸然的“假洋鬼子 ”;同时,他用“哀其不幸,怒其不诤”的心情,批判了我们国民落后、愚昧、麻木而不觉悟的劣根性。这种思想,在他的《药》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挥。这就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伟大之处了。在北京时,鲁迅先生为“三.一八”烈士的勇毅而高歌赞扬,对段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予以揭露批判。在《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用诗性的语言,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如下的文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茫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茫的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鲁迅先生目光的犀利,思想的深邃,历史的反思性,如投枪,似匕首,永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斗争的光芒。哲理的思辨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犹如擎天巨柱,无人可及。
大家应该知道,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虹口建立,这就是“左联”。党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去同鲁迅先生商量左联的成立事宜。
鲁迅先生不但全力支持左联的成立,而且亲自参与了左联的创建、组织、领导工作。
左联的成立,为党在国统区争取、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扩大了党在当地的影响;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吸引人民群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鲁迅同共产党的领导人瞿秋白、冯雪峰、茅盾等人成了生死相依的战友、同志。而鲁迅本人,也成为了左联一面最光辉的旗帜。左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与鲁迅先生紧紧相连的。
可以说,没有鲁迅,就没有左联。左联的方向,就是鲁迅的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小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ojiax.com/zhishi/12098.html